訛言的意思

注音 ㄜˊ 一ㄢˊ

拼音 é yán

基本釋義

⒈  傳佈的流言;假話。

民之訛言,寧莫之懲。——《詩·小雅·沔水》
如此訛言,根據何在。

rumor;

國語辭典修訂本

訛言「ㄜˊ 一ㄢˊ」

⒈  假話、謠言。

《後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述曰:『訛言不可信。』」
《三國演義·第五七回》:「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譌言”。

⒉  虛假、謠傳的話。

《詩·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鄭玄 箋:“訛,偽也。言時不令,小人好詐偽,為交易之言使見怨咎,安然無禁止。”
《漢書·王商傳》:“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上下相安,何因當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
明 張居正 《答應天巡撫海剛峰書》:“三尺法不行於 吳 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能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近日 浙江 親友有傳其病篤或已死者,恐即因出院之故。恐兄亦聞此訛言,為之黯然,故特此奉白。”

⒊  謠傳。

《史記·趙世家》:“六年,大飢,民譌言曰:‘ 趙 為號, 秦 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舊唐書·楊虞卿傳》:“其年六月,京師訛言 鄭注 為上合金丹,須小兒心肝,密旨捕小兒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