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ㄨㄞˋ ㄓ 一ˋ
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基本釋義
⒈ 含蓄而沒有明白指明的意思。
英implication; meaning underneath the words; read between the lines; what is actually meant;
相似詞
弦外有音 言不盡意 行間字裡 意在言外 字裡行間 言外之味 弦外之音 音在弦外 話中有話 音在言外
相反詞
英文 unspoken implication (idiom), the actual meaning of what was said
法語 (expr. idiom.) implication taci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言外之意「ㄧㄢˊ ㄨㄞˋ ㄓ ㄧˋ」
用意沒有直接說出而間接透露。
造句他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難道你還不知道嗎?
言外之意「一ㄢˊ ㄨㄞˋ ㄓ 一ˋ」
⒈ 話裡沒有明說而間接透露的意思。
引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間有一二不盡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者,是他一枝一節好處。」
近弦外之音 弦外有音 意在言外 音在弦外
引證解釋
⒈ 說話或寫文章沒有明說而使人能體會出來的意思。
引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下:“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朝於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云云城成周》:“雖然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書公之朝者二,而皆於王所,則言外之意可知矣。”
魯迅 《書信集·致王志之》:“不知兄何以混為一談而至於‘難受’,我是毫不含有什麼言外之意的。”
▸ 弦外之意
▸ 言外之味
▸ 意在言外
▸ 意外之財
▸ 惓惓之意
▸ 片言折之
▸ 門外之治
▸ 局外之人
▸ 化外之民
▸ 故人之意
▸ 分外之物
▸ 方外之國
▸ 方外之學
▸ 方外之士
▸ 方外之人
▸ 額外之人
▸ 度外之人
▸ 身外之物
▸ 陶侃之意
▸ 弦外之響
▸ 弦外之音
▸ 鄉曲之意
▸ 言不盡意
▸ 言不逮意
▸ 言不達意
▸ 一言蔽之
▸ 溢於言外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意料之外
▸ 三夫之言
▸ 去梯之言
▸ 遣言措意
▸ 棄之度外
▸ 逆耳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