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ㄣ ㄑ一
拼音 qīn q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英relative;
⒉ 指父母及兄弟等。
例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方苞《獄中雜記》
英directly-related members of one's family;
⒊ 指內外親屬。
例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李朝威《柳毅傳》
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物。
英relatives;
國語辭典簡編本
親戚「ㄑㄧㄣ ㄑㄧ」
血親與姻親。
造句親戚之間應該常常往來聯絡,感情才能長久。
親戚「ㄑ一ㄣ ㄑ一」
⒈ 血親與姻親。
引《禮記·曲禮上》:「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
唐·孔穎達·正義:「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⒉ 親愛。
引三國魏·阮籍〈鳩賦〉:「何依恃以育養,賴兄弟之親戚。」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親慼”。
⒉ 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
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屏藩 周。”
《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寮朋親慼,莫不失聲,泣涕雙流。”
《南史·文學傳·岑之敬》:“之敬 年五歲,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鹹加嘆異。”
《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只這三口,別無親戚。”
洪深 《劫後桃花》:“我還求求表叔,看在親戚分上。”
⒊ 親愛;親近。見“親戚”。
引三國 魏 阮籍 《鳩賦》:“何依恃以育養,賴兄弟之親戚。”
《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元年》:“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戚;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
▸ 親戚朋友
▸ 貧賤親戚離
▸ 串親戚
▸ 走親戚
▸ 內親外戚
▸ 皇親國戚
▸ 任人唯親
▸ 認親
▸ 肉親
▸ 日親日近
▸ 日親以察
▸ 人親骨肉香
▸ 人親
▸ 榮親
▸ 娶親
▸ 榮戚
▸ 權戚
▸ 窮親
▸ 取親
▸ 仍親
▸ 窮戚
▸ 窮親潑故
▸ 親族
▸ 親狎
▸ 親慝
▸ 欽親
▸ 親與
▸ 親委
▸ 親重
▸ 親譽
▸ 親遊
▸ 親衛
▸ 親知把臂
▸ 親支
▸ 親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