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餓夫的意思

注音 ㄒ一 ㄕㄢ ㄜˋ ㄈㄨ

拼音 xī shān è fū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遂餓死於首陽山。”後因以“西山餓夫”為伯夷、叔齊的代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西山餓夫「ㄒ一 ㄕㄢ ㄜˋ ㄈㄨ」

⒈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聞西伯昌善養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後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叔齊。

《梁書·卷四〇·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於後世。」
唐·劉軻〈重與陸賓虞書〉:「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

引證解釋

⒈  亦省稱“西山夫”。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而 伯夷、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遂餓死於 首陽山。”
漢 揚雄 《法言·淵騫》:“無 仲尼,則 西山 餓夫與東國之絀臣惡乎聞。”
《梁書·劉顯傳》:“友人 劉之遴 啟皇太子曰:‘ 之遴 嘗聞, 夷、叔、柳惠,不逢 仲尼 一言,則 西山 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於後世。’”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發宋陵寢》:“當時舉天下無非之者,而 西山 餓夫獨非之。”
宋 蘇軾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詩:“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拋 彭澤 米,偶似 西山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