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ㄒㄧˊ

拼音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襲「ㄒㄧˊ」

1.依循原有的而不改變。

造句沿、因

2.繼承、接受。

造句

3.乘人不備而攻擊。

造句、侵

4.觸及、撲向。

造句春風面、涼意

5.量詞。計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單位。

造句灰衣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ㄒㄧˊ

拼音


[名]
1.死者所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說文解字.衣部》:「襲,左衽袍。」

2.量詞。計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單位。《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賜相國衣二襲。」《漢書.卷七.昭帝紀》:「有不幸者,賜衣被一襲。」

3.姓。如晉代有襲元之。
[動]
1.為死者穿衣服。漢.劉熙《釋名.釋喪制》:「衣尸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

2.加一件外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癢不敢搔。」

3.穿上。《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乘法駕。」宋.蘇軾〈和陶歸去來兮辭〉:「豈襲裘而念葛,蓋得稱而喪微。」

4.重複、重疊。《左傳.哀公十年》:「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襲吉。」《淮南子.氾論》:「此聖人所以重仁襲恩。」

5.因循。如:「沿襲」、「因襲」。《史記.卷二四.樂書》:「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文選.陸機.文賦》:「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

6.繼承、接受。如:「世襲」。《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賴之。」

7.趁人不備而攻擊。如:「偷襲」、「侵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8.及至、撲向。如:「春風襲面」、「涼意襲人」。《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9.調和。《淮南子.天文》:「天地之襲精為陰陽。」漢.高誘.注:「襲,合也;精,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