褦襶子的意思

注音 ㄋㄞˋ ㄉㄞˋ ㄗˇ

拼音 nài dài zǐ

基本釋義

⒈  指不曉事的人。

⒉  指夏天遮日的涼笠。

引證解釋

⒈  指不曉事的人。

《古文苑·程曉<嘲熱客詩>》:“只今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章樵 注:“音耐戴,言不爽豁也。 《類説》、《集韻》:‘褦襶,不曉事之名。’”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經籍。”
金 史肅 《放言》詩之二:“壯歲羞為褦襶子,如今卻羨囁嚅翁。”
清 王晫 《快說續記》:“二三知己在座,忽聞褦襶子至,俱顰蹙無奈。”

⒉  指夏天遮日的涼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服器·敗天公》:“近代又以牛馬尾、棕毛、皁羅漆製以蔽日者,亦名笠子,乃古所謂褦襶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