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刻的意思

注音 ㄆㄡˊ ㄎㄜˋ

拼音 póu kè

基本釋義

⒈  掊刻。謂苛斂民財。

國語辭典修訂本

裒刻「ㄆㄡˊ ㄎㄜˋ」

⒈  以苛稅聚斂財物。也作「掊克」。

《陳書·卷一·高祖本紀上》:「武林侯蕭諮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眾心。」
《南史·卷七〇·循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

引證解釋

⒈  掊刻。謂苛斂民財。

《宋書·晉平剌王休祐傳》:“在 荊州,裒刻所在,多營財貨。”
《陳書·後主紀論》:“後主 因循,未遑改革,故 施文慶、沉客卿 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姦黠左道,以裒刻為功。”
宋 葉適 《兵總論二》:“而上下方揚揚然自以為得計,為之治文書,聚財賦,盡用衰世裒刻之術,取於民以啗之而猶不足。”
《明史·萬士和李汝華等傳贊》:“李汝華 司邦計,值兵興餉絀,請帑不應,乃不能以去就爭,而權宜取濟,遂與裒刻聚斂者同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