蠑螈的意思
注音 ㄖㄨㄥˊ ㄩㄢˊ
拼音 róng yuá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小型兩棲動物中之一種,包括有尾目(Cudata),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鱗片,身體為軟和溼潤的面板所覆蓋,成體通常是半陸棲性的,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
英salamand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蠑螈「ㄖㄨㄥˊ ㄩㄢˊ」
動物名。有尾目蠑螈科,為兩棲動物,共有四十餘種。形似蜥蜴,皮膚黏滑,四肢短,尾側扁,步行用肢,游泳用尾。常居於溪流、池塘或石隙、樹洞等陰溼處。
造句日本人將蠑螈當作玩賞動物來飼養。 △榮原、榮蚖 ◎
蠑螈「ㄖㄨㄥˊ ㄩㄢˊ」
⒈ 動物名。屬兩棲類中的有尾目。形似蜥蜴,面板粗糙黏滑,背面暗黑色,腹面朱赤或橙黃色,雜以黑色雲紋;四肢短,尾側扁,步行用肢,游泳用尾。常居於溪流、池塘或石隙、樹洞等陰溼處。也作「榮原」、「榮蚖」。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蠑蚖”。兩棲動物。狀如蜥蜴,頭扁,背黑色,腹紅黃色,有黑斑,四肢短,尾側扁,生活在水中。
引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蝘蜓,一曰守宮,一曰龍子,善於樹上捕蟬食之。其五色長大者,名為蜥蜴,其短而大者名為蠑螈,一曰蛇醫。”
明 屠隆 《曇花記·群魔歷試》:“烏啼日落空山暝,走蠑蚖狐兔交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