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意思
注音 ㄨㄛ ㄋ一ㄡˊ
拼音 wō niú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軟體動物,頭部有兩對觸角,殼略呈扁圓形或圓錐形,有螺旋紋。吃草本植物的表皮。
英snail;
國語辭典簡編本
蝸牛「ㄍㄨㄚ ㄋㄧㄡˊ」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為一種有肺的軟體動物,外殼扁圓。頭有四個觸角,其中一對較長。尖端有眼,用腹足蠕動前進。雌雄同體,對農作物有害。
造句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透明的黏液。 △篆愁君、水牛兒 ◎
蝸牛「ㄨㄛ ㄋ一ㄡˊ」
⒈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為一種有肺的軟體動物,外殼扁圓,頭有四個觸角,其二較長。尖端有眼,腹部兩端伸展而成足。雌雄同體,有害於植物。因行過所留的涎跡如篆文般,故也稱為「篆愁君」。
引證解釋
⒈ 軟體動物。有螺旋形的黃褐色硬殼。頭部有兩對觸角,腹部有扁平的腳,行進時分泌黏液,吃植物苗葉。
引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蝸牛,跗螺也,形如螔蝓。”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蝸牛》:“蝸牛所主諸病,大抵取其解熱消毒之功耳。”
清 陳維崧 《望江南·宛城五日追次舊遊漫成》詞:“牆腳蝸牛行艾葉,簷牙鳩婦話榴房。”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道靜 本想說,你這樣像蝸牛一樣睡在殼裡怎麼開展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