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瑗知非的意思
注音 ㄑㄨˊ ㄩㄢˋ ㄓ ㄈㄟ
拼音 qú yuàn zhī fēi
基本釋義
⒈ 春秋時衛國大夫蘧瑗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後因以“蘧瑗知非”為不斷遷善改過之典。
⒉ 代指五十歲。
蘧瑗知非「ㄑㄨˊ ㄩㄢˋ ㄓ ㄈㄟ」
⒈ 春秋時衛國賢大夫蘧瑗善於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見《淮南子·原道》。後比喻不斷改過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
引宋·蘇軾〈次韻曹九章見贈〉詩:「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時 衛國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後因以“蘧瑗知非”為不斷遷善改過之典。
引宋 蘇軾 《次韻曹九章見贈》:“蘧瑗 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
⒉ 代指五十歲。參見“蘧伯玉”。
引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餘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 伯玉知非
▸ 知非子
▸ 知非
▸ 事非經過不知難
▸ 絕非
▸ 叡知
▸ 睿知
▸ 辱知
▸ 認知科學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日非
▸ 人所共知
▸ 人非土木
▸ 人事不知
▸ 認知
▸ 人非草木
▸ 認知心理學
▸ 日知錄
▸ 人人皆知
▸ 人莫知其子之惡
▸ 人非木石
▸ 卻非冠
▸ 日知會
▸ 鵲知風
▸ 稔知
▸ 卻非
▸ 鵲巢知風
▸ 權知府
▸ 全知全能
▸ 人非物是
▸ 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