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的意思
注音 ㄑㄨˊ ㄅㄛˊ ㄩˋ
拼音 qú bó yù
基本釋義
⒈ 春秋時衛國人,名瑗。相傳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個求進甚急並善於改過的賢大夫。見《淮南子·原道訓》。
蘧伯玉「ㄑㄨˊ ㄅㄛˊ ㄩˋ」
⒈ 人名。春秋衛國大夫蘧瑗。參見「蘧瑗」條。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時 衛國 人,名 瑗。相傳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個求進甚急並善於改過的賢大夫。見《淮南子·原道訓》。 《論語·憲問》:“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引孔子 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孔子家語·弟子行》:“外寬而內正,自極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終,蓋 蘧伯玉 之行也。”
▸ 伯玉知非
▸ 邵伯
▸ 軟香溫玉
▸ 瑞玉
▸ 邵伯樹
▸ 如花似玉
▸ 瓊林玉樹
▸ 群玉山
▸ 群玉
▸ 三十六玉皇
▸ 瓊漿玉液
▸ 瓊臺玉宇
▸ 球玉
▸ 瓊林玉質
▸ 秋伯
▸ 瓊堆玉砌
▸ 瓊林玉枝
▸ 瓊樓玉宇
▸ 蘧蒢
▸ 楸玉局
▸ 蘧蘧
▸ 秋玉
▸ 擎天玉柱
▸ 瓊臺玉閣
▸ 蘧篨
▸ 蘧車
▸ 輕玉
▸ 蘧廬
▸ 瓊枝玉葉
▸ 蘧寧
▸ 蘧瑗知非
▸ 秦韜玉
▸ 蘧除
▸ 青門緑玉房
▸ 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