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ㄓ

拼音 zì zhī

基本釋義

⒈  認識自己;自己明瞭。

know oneself;

國語辭典修訂本

自知「ㄗˋ ㄓ」

⒈  自身知曉、明白。

《三國演義·第九回》:「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
《老殘遊記·第二回》:「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

引證解釋

⒈  認識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漢書·貢禹傳》:“然非自知奢僭也,猶 魯昭公 曰:‘吾何僭矣。’”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孤於 公瑾,義猶二君,樂 胤 成就,豈有已哉?迫 胤 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報劉一丈書》:“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也並不全不自知其醜,然而他不願意改正,只希望隨時消掉,不留痕跡,剩下的單是美點。”

⒉  自然知曉。

《漢書·董仲舒傳》:“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 達巷 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漢 王充 《論衡·實知》:“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