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瘡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ㄢˊ ㄔㄨㄤ
拼音 lián chuāng
基本釋義
⒈ 一種生在腿部的面板病。初癢後痛,紅腫成片,日久潰爛,收口慢,且易復發。
臁瘡「ㄌ一ㄢˊ ㄔㄨㄤ」
⒈ 病名。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所引起的面板病。起初面板上會發生小膿泡,後逐漸增大,形成潰瘍、流膿、疼痛,最後留下瘢痕。
引證解釋
⒈ 一種生在腿部的面板病。初癢後痛,紅腫成片,日久潰爛,收口慢,且易復發。
引宋 莊季裕 《雞肋編》捲上:“瘡發於足脛骨傍,肉冷難合,色紫而癢者,北人謂之臁瘡,南人呼為骭瘡,其實一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賦鶴》:“我説穢的:推豬水,臁瘡腿。”
《明史·列女傳一·徐孝女》:“年六歲,母患臁瘡。”
▸ 蓐瘡
▸ 蠼螋瘡
▸ 千瘡百痍
▸ 千瘡百孔
▸ 漆瘡
▸ 膿瘡
▸ 七瘡八孔
▸ 棉花瘡
▸ 漏瘡
▸ 療瘡剜肉
▸ 裂裳衣瘡
▸ 滿目瘡痍
▸ 臁脛骨
▸ 臁骨
▸ 臁肕
▸ 臁刃
▸ 連瘡
▸ 癩瘡
▸ 狼瘡
▸ 砍頭瘡
▸ 口瘡
▸ 灸瘡
▸ 金瘡
▸ 揭瘡疤
▸ 疥瘡
▸ 疽瘡
▸ 椒瘡
▸ 火燒瘡
▸ 狐尿刺瘡
▸ 黃水瘡
▸ 互剝痛瘡
▸ 好肉剜瘡
▸ 寒瘡
▸ 紅斑狼瘡
▸ 含血吮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