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的意思
注音 ㄉㄢˇ ㄓ
拼音 dǎn zh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肝臟分泌的黃色或淺綠色的粘稠的鹼性液體。
英bi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膽汁「ㄉㄢˇ ㄓ」
肝臟分泌出的汁液,儲藏於膽囊中,味苦略臭,色綠。可幫助消化、促進脂肪分解。
造句因膽汁流通受阻而產生的黃疸,若不及早診治,很容易耽誤病情。
膽汁「ㄉㄢˇ ㄓ」
⒈ 肝臟分泌出的液汁,儲藏於膽囊中,味苦,略臭,色綠。有幫助消化,促進脂肪分解的功用。
引證解釋
⒈ 由肝臟產生的消化液。味苦,黃綠色。因儲存於膽囊中,故稱。
引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風發長蘆》詩:“倉皇面深墨,嘔噦皆膽汁。”
▸ 蚺膽
▸ 群威群膽
▸ 蚺蛇膽
▸ 乳汁
▸ 情膽
▸ 傾肝瀝膽
▸ 傾心吐膽
▸ 琴心劍膽
▸ 球膽
▸ 氣粗膽壯
▸ 氣高膽壯
▸ 氣消膽奪
▸ 剖肝瀝膽
▸ 剖析肝膽
▸ 披膽
▸ 剖心析膽
▸ 剖膽傾心
▸ 披瀝肝膽
▸ 披肝露膽
▸ 破膽
▸ 破膽喪魂
▸ 氣壯膽粗
▸ 披露肝膽
▸ 破膽寒心
▸ 披肝瀝膽
▸ 披肝膽
▸ 嘔心吐膽
▸ 濃汁
▸ 腦汁
▸ 潑膽
▸ 木汁
▸ 墨汁
▸ 墨汁未乾
▸ 梅汁
▸ 明目張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