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的意思

注音 ㄔㄤˊ ㄩㄥ

拼音 cháng yōng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腸癕”。

⒉  中醫指闌尾炎。

國語辭典修訂本

腸癰「ㄔㄤˊ ㄩㄥ」

⒈  中醫指腸腔膿腫。可分為大腸癰及小腸癰,前者指急性闌尾炎,多因溼熱、氣滯、血瘀等留駐腸中,氣血鬱阻而引起。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噁心、嘔吐、區域性性壓痛和腹肌緊張等。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腸疸”。中醫指闌尾炎。《三國志·魏志·華佗傳》作“腸臃”。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
《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軍吏 李成 苦欬,晝夜不寐, 佗 以為腸癕,與散兩錢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