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色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ㄠˇ ㄙㄜˋ
拼音 jiǎo sè
基本釋義
⒈ 演員扮演的戲劇中人物。
例全班戲子都穿了腳色的衣裳。
英rol;
⒉ 差事;職務。
例當個極苦的腳色。
英official post;
⒊ 某一型別的人物。
例他是一個通文不通道的腳色。
英a type of person;
⒋ 來歷;底細。
例去查一查他的腳色。
英origin;
國語辭典簡編本
腳色「ㄐㄧㄠˇ ㄙㄜˋ」
1.戲劇或電影中扮演各種人物的演員。
造句她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一個賢妻良母的腳色,由於演技精湛,頗獲好評。
2.喻指個人在群體中所擁有的身分、地位。
造句工人在工廠裡面是直接從事生產的腳色。
腳色「ㄐ一ㄠˇ ㄙㄜˋ」
⒈ 戲劇中的演員所扮演的人物。也作「角色」。
引《官場現形記·第四回》:「咱班子裡一個老生,一個花臉,一個小生,一個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腳色。」
近角色
⒉ 科舉時代,初入仕的人必開具鄉貫三代名銜、家口、年歲,稱為「腳色」。亦即履歷或出身。
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二》:「是時葛原初得江東西提點銀銅坑冶,欲薦鑄,而移文取其腳色,鑄不與。」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張千,取他遞的腳色來我看。」
⒊ 年歲面貌。
引《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
⒋ 比喻才能適於擔任某種職務的人。
例如:「要找說客,他是一等的腳色。」
⒌ 根底、底細。
引《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見外面一個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麼人敢來瞧俺腳色?』」
引證解釋
⒈ 猶履歷。 宋 時入仕,必具鄉貫、戶頭、三代名銜、家口、年齒、出身履歷,若注授轉官,則又加舉主有無過犯,謂之“腳色”。
引宋 歐陽修 《論班行未有舉薦之法札子》:“或要人使,則臨時祗看腳色點差,多是不副所選。”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張千,取他遞的腳色來我看。”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又不曾盤問客官出身,何故通三代腳色?”
清 黃遵憲 《番客篇》:“指問座上客,腳色能具詳。”
⒉ 傳統戲曲中演員的類別。
引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腳色所以分別君子小人,亦有時正色不足,借用醜淨者。”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梨園以副末開場,為領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謂之男腳色;老旦、正旦、小旦、貼旦四人,謂之女腳色;打諢一人,謂之雜。此江湖十二腳色, 元 院本舊制也。”
《快心編三集》第四回:“世譽 把他一看,只好二十多年紀,生得五短身材,紫糖色臉,雖則做個小丑腳色,臉嘴原好,鮮眉亮眼,是個乖巧的人。”
⒊ 泛指演員。
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後來漸漸説到他是一個老梨園腳色, 季守備 臉上不覺就有些怪物相。”
《紅樓夢》第九三回:“直等這齣戲煞場後,更知 蔣玉函 極是情種,非尋常腳色可比。”
巴金 《滅亡》第十七章:“忽然汽車喇叭大鳴,群眾擠得更加厲害,居然讓出了一條路,因為演戲的腳色到了。”
趙樹理 《李有才板話》二:“這 焦光普 雖說是個醜,可是個大腳色,唱就得唱出勁來!”
⒋ 泛指小說或影劇中的人物。
引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八篇:“﹝《官場現形記》﹞頭緒既繁,腳色復夥,其記事遂率與一人俱起,亦即與其人俱訖,若斷若續。”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老實的說,劇中的腳色或人物,可以算是戲劇的重心。”
巴金 《家》七:“明年春季遊藝會裡演劇,他擔任《寶島》裡的 李醫生 這個腳色。”
⒌ 特指某種人物。有時亦含貶義。
引《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家一門都是龍睜虎眼的腳色。”
清 刀口餘生 《被擄紀略》:“﹝ 英王 陳玉成 ﹞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腳色。”
沙汀 《磁力》:“茶館的人物也無改變,永遠是那一批腳色。”
姚雪垠 《長夜》三六:“有些中小地主們請不到管家的和二駕光臨,只好請二流和三流腳色。”
⒍ 猶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蘊。
引明 胡應麟 《詩藪·元》:“﹝ 劉夢吉 ﹞《龍興寺》、《明遠堂》等作,老筆縱橫,雖間涉 宋 人,然不露儒生腳色。”
《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祇見外面一個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麼人敢來瞧俺腳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啐!你接得不好,倒底露出腳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