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後的意思

注音 ㄋㄠˇ ㄏㄡˋ

拼音 nǎo hòu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頭的後部。

⒉  泛指後面。

⒊  謂記憶之外。

國語辭典修訂本

腦後「ㄋㄠˇ ㄏㄡˋ」

⒈  腦的後部。

如:「腦後無眼」。

⒉  比喻毫不注意或不予理會。

如:「他早把你對他所說的話置之腦後。」

引證解釋

⒈  頭的後部。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狄樑公》:“﹝有富兒鼻端生疣,公﹞即於腦後下針寸許,仍詢病者曰:‘針氣已達病處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皁絛攔腰繫,羅巾腦後擔。”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卷六:“今庶人所戴頭巾, 唐 亦謂之四腳,二繫腦後,二繫頷下。”

⒉  泛指後面。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他快步出門,跨上馬,將站班的家將們扔在腦後,不一會便跑出村莊了。”

⒊  謂記憶之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腦後,轉關兒便是舌頭,許了的話兒都不應口!”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老人努力地想把 日本 人放在腦後,而就眼前的事,說幾句話。”
郭小川 《縣委書記的浪漫主義》詩:“一個黨的工作者,血當然可以流;人民的利益卻不能放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