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瞽的意思
注音 ㄌㄨㄥˊ ㄍㄨˇ
拼音 lóng gǔ
基本釋義
⒈ 猶聾盲。
⒉ 比喻欺騙,矇蔽。
引證解釋
⒈ 猶聾盲。參見“聾盲”。
引《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上》:“下至聾瞽瘖啞殘疾之人,亦莫不有學,使習一藝以自養其天刑之軀。”
⒉ 比喻欺騙,矇蔽。
引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二:“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議己,故作為此説,以聾瞽愚俗耳。”
《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絶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 發瞽振聾
▸ 發瞽披聾
▸ 不瞽不聾
▸ 詐瞽徉聾
▸ 三日耳聾
▸ 三日聾
▸ 啟瞶振聾
▸ 披瞽
▸ 蒙聾
▸ 蒙瞽
▸ 盲瞽之言
▸ 朦瞽
▸ 盲瞽
▸ 盲聾
▸ 盲聾啞教育
▸ 冥瞽
▸ 聾瞶
▸ 聾矒
▸ 聾灶
▸ 聾瞢
▸ 聾子
▸ 聾俗
▸ 聾啞
▸ 聾喑
▸ 聾盲
▸ 聾丞
▸ 聾蟲
▸ 聾聵
▸ 聾啞症
▸ 聾者之歌
▸ 聾昧
▸ 兩瞽相扶
▸ 狂言瞽說
▸ 狂瞽之言
▸ 狂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