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的意思

注音 ㄩˇ ㄇㄠˊ

拼音 yǔ má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鳥類的毛。

plume; feather;

⒉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honer;


英文 feather, plumage, plume

德語 Feder (S)​, Gefieder (S)​, Ritzel (S)​

法語 plume

國語辭典簡編本

羽毛「ㄩˇ ㄇㄠˊ」

1.泛指禽鳥身上的毛。具有飛翔、維持體溫、保護身體等作用。

造句孔雀的羽毛色彩豔麗,十分漂亮。

2.比喻人的聲望或形象。

造句愛惜羽毛

國語辭典修訂本

羽毛「ㄩˇ ㄇㄠˊ」

⒈  鳥類身上的毛。具有飛翔、維持體溫、保護身體等作用。

如:「羽毛被」。

⒉  飛禽的代稱。

周·陳仲子《於陵子·畏人》:「仲尼亦有言,羽毛弗可與同群。」

⒊  比喻人的聲望。

《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其貢士者,不復依其質幹,準其才行,但虛造聲名,妄生羽毛。」

如:「愛惜羽毛」。

⒋  羽旗。

《左傳·襄公十四年》:「範宣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
唐·李白〈大獵賦〉:「羽毛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

⒌  毛織物。

引證解釋

⒈  鳥獸的毛。

《墨子·非樂上》:“今之禽獸麋鹿蜚鳥貞蟲,因其羽毛,以為衣裘。”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流羽毛之威蕤,垂環玭之琳瑯。”
李善 注:“言宮室以羽毛為飾。”
唐 羅隱 《繡》詩:“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
宋 陸游 《黃鴉吟》:“羽毛不足辱彈射,滋味不足登俎豆。”
清 吳偉業 《題二禽圖》詩:“欲笑雪衣貪玉粒,羽毛憔悴閉雕籠。”
徐遲 《火中的鳳凰》:“他不知道,這並不是那火中的新生的鳳凰。並不是,並不是!至多隻是它的一根羽毛罷了。”

⒉  鳥獸的代稱。

漢 禰衡 《鸚鵡賦》:“雖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異心。”
唐 孟球 《和周墀》:“誰料羽毛方出谷,許教齊和九皋鳴。”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如麟鳳,不鷙不搏,羽毛畢朝,雄狡率服。”

⒊  羽旗。

《左傳·襄公十四年》:“範宣子 假羽毛於 齊 而弗歸, 齊 人始貳。”
杜預 注:“析羽為旌,王者遊車之所建, 齊 私有之,因謂之羽毛。”
唐 李白 《大獵賦》:“羽毛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

⒋  羽毛使鳥獸有文彩,因以喻人的聲譽。

《後漢書·王符傳》:“其貢士不復依其質幹,準其才行,但虛造聲譽,妄生羽毛。”
《周書·晉蕩公護傳》:“所好加羽毛,所惡生瘡痏。”
唐 王維 《裴僕射濟州遺愛碑》:“厚為之禮,則生我羽毛;小不如意,則成是貝錦。”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篇第三章:“葆真 愛惜羽毛,既見抨擊,奉身引退。”

⒌  毛織品。

清 龔自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食妖宜絶矣,宜並杜絶呢羽毛之至,杜之則蠶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
清 程含章 《論洋害》:“諸番所產之貨,皆非 中國 所必需。若大泥、羽毛、嗶吱、銅錫、綿花、蘇木、藥材等類。每歲約值千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