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民的意思
注音 一ˋ ㄇ一ㄣˊ
拼音 yì mín
基本釋義
⒈ 賢人;篤義之民。
⒉ 謂起義抗暴之民。
⒊ 邪曲之人。
⒋ 見“義士”。
⒌ 舊稱某些被歧視為賤族的民戶。
國語辭典簡編本
義民「ㄧˋ ㄇㄧㄣˊ」
行為合乎正義的人民。
造句他在敵後從事諜報工作被追捕,幸賴村中義民相助,才得以脫險。
義民「一ˋ ㄇ一ㄣˊ」
⒈ 崇尚信義的人。
引《書經·多方》:「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義民鮑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頓首拜題。」
引證解釋
⒈ 賢人;篤義之民。
引《書·多方》:“惟天不畀純,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
蔡沉 集傳:“義民,賢者也。”
⒉ 謂起義抗暴之民。
引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道光 二十一年夏, 粵東 義民創洋人於 蕭關 三元里。”
⒊ 邪曲之人。
引《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義與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謀勉用大順之德,然後居賢人於官而任之,則三宅皆無傾衺之民也。”
⒋ 見“義士”。
⒌ 舊稱某些被歧視為賤族的民戶。
引孫中山 《民國大總統通令開放疍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前 清 沿數千年專制之秕政,變本加厲,抑又甚焉。若 閩 粵 之疍戶, 浙 之惰民, 豫 之丐戶,及所謂發功臣暨披甲家為奴,即俗所謂義民者,又若薙髮者並優倡隸卒等,均有特別限制,使不得與平民齒。”
▸ 社會主義民主
▸ 農民起義
▸ 民義
▸ 民族主義
▸ 民主社會主義
▸ 民主主義
▸ 民權主義
▸ 民生主義
▸ 舊民主主義革命
▸ 舊民主主義
▸ 三民主義
▸ 新殖民主義
▸ 新民主主義社會
▸ 義士民
▸ 殖民主義
▸ 多義
▸ 社稷生民
▸ 人民
▸ 人民畫報
▸ 弱民
▸ 仁民
▸ 仁義道德
▸ 仁義
▸ 仁義之師
▸ 仁義君子
▸ 人道主義
▸ 人民出版社
▸ 人民公社化運動
▸ 仁義之兵
▸ 人民群眾
▸ 認義
▸ 仁民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