籸盆的意思

注音 ㄕㄣ ㄆㄣˊ

拼音 shēn pén

基本釋義

⒈  指以麻籸為燃料的照明火盆。

⒉  又舊俗,歲時送神或祠祭、燕設,燃火於門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謂之籸盆,燃料不限於麻籸。

國語辭典修訂本

籸盆「ㄕㄣ ㄆㄣˊ」

⒈  舊俗於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時,架立鬆柴,舉火焚燒以送神,稱為「籸盆」。宋·孟元老元·周密也作「糝盆」。

《東京夢華錄·卷六·正月》:「籸盆照耀,有同白日。」
《武林舊事·卷二·元夕》:「京尹幕次,例佔市西坊繁鬧之地,蕡燭籸盆,照耀如晝。」

引證解釋

⒈  指以麻籸為燃料的照明火盆。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鐐爐》:“本為此灶,止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生麻籸盆也。”

⒉  又舊俗,歲時送神或祠祭、燕設,燃火於門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謂之籸盆,燃料不限於麻籸。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六日》:“籸盆照耀,有同白日。”
宋 劉昌詩 《蘆蒲筆記·籸盆》:“今人祠祭或燕設,多以高架然薪照庭下,號為生盆,莫曉其義。予因執事合宮,見御路兩旁火盆皆疊麻籸,始悟為籸盆,俗呼為生也。”
清 李調元 《卍齋瑣錄》卷七:“《歲時雜記》:‘元日作蕡油燭,以麻籸濃油如庭燎,律有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按《月令通考》:‘除日送舊神,焚鬆柴,謂之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