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閒的意思
注音 ㄉㄥˇ ㄒ一ㄢˊ
拼音 děng xián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輕易;隨便。
例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英(treat) lightly; random; careless;
⒉ 尋常,平常。
例烈火焚燒若等閒。——明·于謙《石灰吟》
英ordinary;
⒊ 又如:
例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⒋ 無端;平白地。
例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英for no reason;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等閒「ㄉㄥˇ ㄒㄧㄢˊ」
1.隨便、不留意。
造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2.平常、無足輕重的。
造句可別小看他,他在商場上可不是等閒之輩。
等閒「ㄉㄥˇ ㄒ一ㄢˊ」
⒈ 平常、無足輕重的。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看他容顏衣服,決不是等閒村落人家的。」
反不凡 超卓
⒉ 隨便、不留意。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作「等閒」。
⒊ 無端。
引宋·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詞:「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⒋ 一般。
引宋·朱熹〈春日〉詩:「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⒌ 照常。
引唐·章碣〈城南偶題〉詩:「野水不知何處去,遊人卻是等閒來。」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等閒”。
⒉ 尋常;平常。
引唐 賈島 《古意》詩:“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俱為不等閒,誰是知音目。”
元 鄧玉賓 《粉蝶兒》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兒圍抱,除了猿鶴,等閒間世無人到。”
《好逑傳》第一回:“他人雖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鐵一般,十分執拗,又有幾分膂力,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等閒也不輕易見他言笑。”
毛澤東 《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⒊ 輕易;隨便。
引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詩:“等閒栽樹木,隨分佔風煙。”
宋 朱熹 《春日》詩:“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魚水似夫妻正美滿,被功名等閒離拆。”
何香凝 《孫中山與廖仲愷》:“上海 是帝國主義的堡壘, 武漢 更是 吳佩孚 的地盤,等閒取不得。”
⒋ 無端;平白。見“等閒”。
引唐 劉禹錫 《竹枝詞》:“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宋 歐陽修 《南歌子》詞:“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元 邵亨貞 《蝶戀花》詞:“忽見呢喃華屋底,等閒牽動離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