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思

注音 ㄉㄧˋ ㄦˋ ㄘˋ ㄕˋ ㄐㄧㄝˋ ㄉㄚˋ ㄓㄢˋ

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ㄉㄧˋ ㄦˋ ㄘˋ ㄕˋ ㄐㄧㄝˋ ㄉㄚˋ ㄓㄢˋ」

西元1939年9月1日德國攻擊波蘭,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同盟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

造句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受到軸心國侵略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和英國還能堅忍不拔的繼續作戰。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ㄉㄧˋ ㄦˋ ㄘˋ ㄕˋ ㄐㄧㄝˋ ㄉㄚˋ ㄓㄢˋ

拼音 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