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 ㄐ一ㄠˋ

拼音 xiān jiào

基本釋義

⒈  即瑣羅亞斯德(舊譯“蘇魯友”)教,俗稱拜火教。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瑣羅亞斯德創。波斯薩珊王朝奉為國教。其教創善、惡二元論,以火為善神的代表。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後又稱“火祆教”或“祆教”。唐代曾一度於長安建祠盛行,並立官專管。武宗反佛後漸廢不傳。

⒉  泛指西方傳入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


英文 Zoroastrianism

德語 Parsismus, Zoroastrismus, Religion der Feueranbeter

國語辭典簡編本

祆教「ㄒㄧㄢ ㄐㄧㄠˋ」

約在西元前六至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的宗教。奉《波斯古經》為經典。主張善、惡二源說。認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所以禮拜聖火。祆教約於南北朝時傳入中國,至宋末逐漸中絕。

造句祆教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波斯帝國時被定為國教。 △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國語辭典修訂本

祆教「ㄒ一ㄢ ㄐ一ㄠˋ」

⒈  回教出現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奉波斯古經為經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瑪茲達;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過一定的儀式,禮拜聖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後,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

引證解釋

⒈  即瑣羅亞斯德(舊譯“蘇魯友”)教,俗稱拜火教。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 瑣羅亞斯德 創。 波斯 薩珊 王朝奉為國教。其教創善、惡二元論,以火為善神的代表。 南北朝 時傳入 中國 後又稱“火祆教”或“祆教”。 唐 代曾一度於 長安 建祠盛行,並立官專管。 武宗 反佛後漸廢不傳。

宋 姚寬 《西溪叢語》捲上:“﹝火祆之神﹞其來蓋久,至 唐 貞觀 五年有傳法穆護 何祿 將祆教詣闕聞奏。勑令 長安 崇化坊 立祆寺,號 大秦寺,又名 波斯寺。”
章炳麟 《菌說》:“要之,儒、佛、 莊子 三家,皆屬理想,亦皆參以實驗,較之祆教各家,誠若玉之視燕石矣。”

⒉  泛指西方傳入 中國 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亦有習祆教,相率拜天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