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紗籠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ㄕㄚ ㄌㄨㄥˊ

拼音 bì shā lóng

基本釋義

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飡。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遊陝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後以“碧紗籠”為詩以人重的典故。

⒉  綠紗燈罩。

國語辭典修訂本

碧紗籠「ㄅ一ˋ ㄕㄚ ㄌㄨㄥˊ」

⒈  唐王播少時孤貧,寄食於揚州惠昭寺木蘭院。寺僧憎惡播,常於飯後始鳴鐘,待播至,飯已畢,播有感而發,遂題詩於寺壁。後播貴,舊地重遊,見昔日所題詩,皆已用碧紗籠罩,因又題:「二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典出五代漢·王定保也作「拂紺紗」、「護碧紗」、「罩碧紗」、「紗碧籠」、「紗籠碧」、「紗籠壁」、「紗為籠」。

《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後比喻因身分地位提高,連帶詩文亦受重視。唐·張仁溥〈題龍窩洞〉詩:「他日各為雲外客,碧紗籠卻又如何?」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齣》:「留題處盡名登仕途,那討個碧紗籠句到寒儒。」

引證解釋

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 少孤貧,嘗客 揚州 惠昭寺 木蘭院,隨僧齋飡。諸僧厭怠, 播 至,已飯矣。後二紀, 播 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

播 繼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東,慙愧闍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六:“世傳 魏野 嘗從 萊公 ( 寇準 )遊 陝府 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 萊公 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 野 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 野 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 萊公 大笑。”
後以“碧紗籠”為詩以人重的典故。 宋 楊萬里 《行部決獄宿新隆寺觀鄒至完題壁》詩:“若愛殿前蒼玉佩,斷無身後碧紗籠。”
明 李東陽 《次韻寄題鏡川先生後樂園》之一:“多少舊題詩句在,碧紗籠底認青苔。”
亦省作“碧紗”。 宋 孫覿 《再至》詩:“懸知不是 唐 王播,慚愧高僧護碧紗。”

⒉  綠紗燈罩。

五代 齊己 《燈》詩:“紅燼自凝清夜朵,赤心長謝碧紗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