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的意思
注音 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
拼音 zhī zú bù rǔ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自知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
知足不辱「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
⒈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
引《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晉書·卷九六·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後尹氏傳》:「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
引證解釋
⒈ 自知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
引《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晉書·列女傳·涼武昭王李玄盛後尹氏》:“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
清 姚瑩 《與餘小坡書》:“漢 二 疏,辭官歸裡,所謂知足不辱者也。”
亦作“知止不辱”。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二》:“太傅 疎廣 謂少傅 受 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元史·察罕傳》:“﹝ 察罕 ﹞嘗以病請告……顧 李孟 曰:‘知止不辱,今見其人。’”
▸ 知止不辱
▸ 知足不殆
▸ 寧死不辱
▸ 裹足不前
▸ 富在知足
▸ 頓足不前
▸ 不辱
▸ 不辱使命
▸ 不知者不罪
▸ 百足不僵
▸ 知無不言
▸ 知無不盡
▸ 知無不為
▸ 知止不殆
▸ 知情不報
▸ 知足之計
▸ 知足常樂
▸ 知情不舉
▸ 知榮守辱
▸ 知足知止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知而不言
▸ 知命不憂
▸ 知足
▸ 知足無求
▸ 知足常足
▸ 足不窺戶
▸ 足不踰戶
▸ 足不逾戶
▸ 足不出戶
▸ 足不出門
▸ 足不履影
▸ 安分知足
▸ 辱知
▸ 人事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