皦皦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ㄠˇ ㄐ一ㄠˇ

拼音 jiǎo jiǎo

基本釋義

⒈  明亮潔白。

⒉  清白;光明磊落。

⒊  音節清晰響亮。

⒋  猶佼佼。形容超越一般。

⒌  猶明察。

國語辭典修訂本

皦皦「ㄐ一ㄠˇ ㄐ一ㄠˇ」

⒈  潔白明淨的樣子。

《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⒉  心胸光明。

如:「心中皦皦」。

引證解釋

⒈  明亮潔白。

漢 劉楨 《贈徐幹》詩:“仰視白日光,皦皦高且懸。”
晉 郭泰機 《答傅鹹》詩:“皦皦白素絲,織為寒女衣。”
《魏書·術藝傳·張淵》:“三臺皦皦以雙列,皇座冏冏以垂暉。”
明 文徵明 《道出淮泗》詩:“皦皦青天雲,悠然自遐舉。”

⒉  清白;光明磊落。

《隸釋·漢太尉楊震碑》:“謇謇其直,皦皦其清。”
唐 杜甫 《詠懷》:“皦皦幽曠心,拳拳異平素。”
宋 胡錡 《代來牟謝表》:“鬖鬖黃髮,老風雪之彫殘;皦皦素心,抱冰霜之潔白。”
《明史·循吏傳·趙豫》:“始與 豫 同守郡者, 蘇州 況鐘、常州 莫愚 ……並皦皦著名績。”

⒊  音節清晰響亮。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⒋  猶佼佼。形容超越一般。《後漢書·劉盆子傳》作“傭中佼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卿( 徐宣 )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

⒌  猶明察。

《金史·僕散安貞傳贊》:“宣宗 道謀是用,煦煦以為慈,皦皦以為明,孑孑以為強。”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以皦皦為能,以孑孑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