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的意思

注音 ㄈㄚ ㄐ一ˋ

拼音 fā j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指人脫離困頓狀況而得志、興起。

他的發跡史不值一提。

(of a poor man)gain fame and fortune; rise to power and position;

相似詞

起家 榮達 發財 騰達 發達 起身

相反詞

淪落 破產 黜落

國語辭典簡編本

發跡「ㄈㄚ ㄐㄧ」

興起、得志、顯達。

造句他因工作勤奮,又有貴人相助而得以發跡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發跡「ㄈㄚ ㄐ一ˋ」

⒈  發達、得意。也作「發積」。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
《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狀元到手,只為字黜落。知命中該發跡,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來正是仁宗皇帝。」

起家

破產 黜落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發跡”。亦作“發蹟”。

⒉  猶興起。謂立功揚名。

《史記·太史公自序》:“秦 失其政,而 陳涉 發跡。”
漢 揚雄 《解嘲》:“公孫 創業於 金馬,驃騎 發跡於 祁連。”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德璉 發跡於此 魏,足下高視於上京。”
《晉書·石勒載記上》:“將軍發跡 河 朔,席捲 兗豫。”
《花城》1981年第4期:“憑你這一身武藝,哪裡不可以發跡?”

⒊  指興起的過程或情況。

《晉書·懷帝愍帝紀論》:“夫有非常之事,而無非常之功,詳觀發跡,用非天啟,是以輿棺齒劍,可得而言焉。”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案 屈原 《離騷經》,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顯名字。自敘發跡,實基於此。”

⒋  指由卑微而得志顯達,或由貧困而富足。

《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兄弟發跡雖異,克終皆隱,世謂 何氏 三高。”
《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司馬相如 本是 成都府 一個窮儒,只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發跡。”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治服》:“謂一朝發蹟,男可翩翩裘馬,婦則楚楚衣裳。”
駱賓基 《山區收購站》:“一兩年不見,聽說你們發跡了!電燈都安起來了。”

⒌  指發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錫九》:“錫九 於村中設童蒙帳,兼自攻苦。每私語曰:‘父言天賜黃金,今四堵空空,豈訓讀所能發蹟耶?’”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簿》十:“像姑姑那樣靠神來發跡的人有的是。”

⒍  起程,起行。見“發跡”。

晉 法顯 《佛國記》:“發跡 長安,度 隴 至 乾歸國 夏坐。”
唐 楊炯 《紫騮馬》詩:“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脫冠翦頭髮,飛步遺蹤塵。發跡入 四明,梯空上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