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庸的意思

注音 ㄉㄥ ㄩㄥ

拼音 dēng yōng

基本釋義

⒈  選拔任用。

⒉  指登帝位。

⒊  指科舉考試應考中選。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登庸「ㄉㄥ ㄩㄥ」

⒈  舉用人才。

《書經·堯典》:「帝曰:『疇諮若時登庸!』」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引證解釋

⒈  選拔任用。

《書·堯典》:“帝曰:疇諮若時登庸。”
孔 傳:“疇,誰。庸,用也。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
晉 應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登庸以德,明試以功。”
唐 唐彥謙 《留別》詩之三:“登庸趨俊乂,廁用野無遺。”
明 方孝孺 《袁安臥雪圖贊》:“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⒉  指登帝位。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聖之德,龍興登庸,欽明尚古,作民父母,為天下主。”
《宋書·傅亮傳》:“高祖 登庸之始,文筆皆是記室參軍 滕演。”
《北史·高隆之傳》:“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臣伏願登庸御宇,早繼高皇。”

⒊  指科舉考試應考中選。

明 徐霖 《繡襦記·父子萍逢》:“領父命 長安 科試,幸登庸佔榜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