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的意思
注音 ㄇ一ˊ ㄏㄡˊ
拼音 mí hóu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哺乳動物。猴的一種。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紅,兩頰有頰囊;臀部有紅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譁好鬧。以野果、野菜等為食物。
國語辭典簡編本
獼猴「ㄇㄧˊ ㄏㄡˊ」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面無毛,呈淡紅色,嘴巴突出。體色灰褐,性躁好動。聰明、表情變化豐富。為群居、晝行性動物。在獼猴的群居中,會有一隻最強壯的公猴來統治猴群。種類眾多,多產於亞洲。如臺灣獼猴。 △沐猴、猴猻、猢猻 ◎
獼猴「ㄇ一ˊ ㄏㄡˊ」
⒈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面赤色,毛灰褐,尾短,善怒,產於川廣山中。因好拭面如沐,故也稱為「沐猴」、「猴猻」、「猢猻」、「獮猴」。
引證解釋
⒈ 哺乳動物。猴的一種。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紅,兩頰有頰囊;臀部有紅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譁好鬧。以野果、野菜等為食物。
引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獼猴看櫪馬,鸚鵡喚家人。”
魯迅 《墳·人之歷史》:“中國 邇日,進化之語,幾成常言,喜新者憑以麗其辭,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