犂然的意思

注音 ㄌ一ˊ ㄖㄢˊ

拼音 lí rán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犁然”。

⒉  猶釋然。自得貌。

⒊  明察,明辨貌。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犁然”。

⒉  猶釋然。自得貌。

《莊子·山木》:“孔子 窮於 陳 蔡 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 猋氏 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犂然有當於人之心。”
一本作“犁然”。 陳鼓應 今注引 焦竑 曰:“犂然,如犂田者,其土釋然也。”
一說猶慄然。見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說。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十:“少陵 古詩,有歌行吟歎之異名,每與能詩者求其別,訖未嘗犂然當於心也。”

⒊  明察,明辨貌。

明 張居正 《賀朱鎮山重膺殊恩序》:“凡古今隆替,名物隱賾,一叩之,罔不犂然辨,洞然析,武庫未足喻其藏,江海未足方其畜也。”
清 侯方域 《贈丁掾序》:“我 徐公 至則潔清而威嚴,犂然不可欺。”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二章二:“像他( 朱有燉 )那樣作劇年代犁然可考的,在 元 明 戲曲史裡殆也是唯一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