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溼的意思

注音 ㄗㄠˋ ㄕ

拼音 zào shī

基本釋義

⒈  亦作“燥溼”。

⒉  乾燥和潮溼。

⒊  指日常生活起居。

⒋  指世態炎涼。

⒌  中醫指燥熱或寒溼的症侯。

國語辭典修訂本

燥溼「ㄗㄠˋ ㄕ」

⒈  乾燥與潮溼。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恐燥溼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⒉  日常起居生活。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即時病,輒使臣尊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溼。」
《資治通鑑·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饗賜之日,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句下元·胡三省·注:「人之居處,避溼就燥。問其燥溼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引證解釋

⒈  乾燥和潮溼。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溼。”
《呂氏春秋·重己》:“昔先聖王……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闢燥溼而已矣。”
高誘 注:“燥謂陽炎,溼謂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譚嗣同 《與沉小沂書》之二:“凡物春夏則漲,秋冬則縮,寒暑燥溼使然也。”

⒉  指日常生活起居。

《漢書·丙吉傳》:“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溼。”
《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
《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處,避溼就燥。問其燥溼者,問其居處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誌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溼,御侵侮,皆與其勞。”

⒊  指世態炎涼。

漢 蔡邕 《辭郡闢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才祛燥溼,稍遠囂塵。”
宋 司馬光 《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溼易。”

⒋  中醫指燥熱或寒溼的症侯。

《醒世恆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