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田的意思

注音 一ㄥˊ ㄊ一ㄢˊ

拼音 yíng tián

基本釋義

⒈  經營田產;購置田地。

⒉  即屯田。漢以後歷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於駐紮地區種田,以供軍餉。

⒊  屯田制之耕作地。

國語辭典修訂本

營田「一ㄥˊ ㄊ一ㄢˊ」

⒈  經營農事。

《新唐書·卷一一一·張儉傳》:「大教民營田,收谷數十萬斛。」

⒉  公家集聚流民,供給住宿以耕種田地的一種屯田制度。

《文獻通考·卷七·田賦考·屯田》:「營田者,募民耕之,而分裡築室。」

⒊  屯田的田地。

《新唐書·卷一四三·薛珏傳》:「初,州有營田,宰相遙領使,而刺史得專達。」

引證解釋

⒈  經營田產;購置田地。

《宋書·良吏傳·江秉之》:“人有勸其營田者, 秉之 正色曰:‘食祿之家,豈可與農人競利?’”
《梁書·處士傳·何胤》:“山側營田二頃,講隙從生徒遊之。”

⒉  即屯田。 漢 以後歷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於駐紮地區種田,以供軍餉。

《南齊書·垣崇祖傳》:“卿視吾是守 江 東而已邪?所少者食,卿但努力營田,自然平殄殘醜。”
宋 范仲淹 《奏為陝西西路入中糧草及支移二稅》:“更選差朝臣四人……專管本路稅賦課利及圖回營田等事。”
《文獻通考·田賦七》:“屯田以兵,營田以民,固有異制。 鹹平 中, 襄州 營田,既調夫矣,又取鄰州之兵,是營田不獨以民也。 熙 豐 間,邊州營屯,不限兵民,皆取給用,是屯田不獨以兵也。”

⒊  屯田制之耕作地。

《通典·食貨二》:“諸營田若五十頃外更有地剩配丁牛者,所收斛鬥皆準頃畝。”
《新唐書·薛珏傳》:“初,州有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