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草的意思
注音 ㄈㄣˊ ㄘㄠˇ
拼音 fén cǎo
基本釋義
⒈ 焚燒茅草。
⒉ 燒掉奏稿,以示謹密。
⒊ 據《隋書·宇文化及傳》載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時,司馬德戡曾集兵城內舉火與城外相應,隋煬帝聞聲問是何事,裴虔通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煬帝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為“焚草之變”。
焚草「ㄈㄣˊ ㄘㄠˇ」
⒈ 章奏繕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謹密。
引《南史·卷二〇·謝弘微傳》:「每獻替及陳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⒉ 燒草。
引唐·李華〈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焚草為香,採花為供,年十有五,瓊章鶴姿。」
引證解釋
⒈ 焚燒茅草。
引唐 李華 《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焚草為香,採花為供。”
⒉ 燒掉奏稿,以示謹密。
引《宋書·謝弘微傳》:“﹝ 弘微 ﹞每有獻替及論時事,必手書焚草,人莫之知。”
⒊ 煬帝 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為“焚草之變”。
引據《隋書·宇文化及傳》載 宇文化及 等發動兵變時, 司馬德戡 曾集兵城內舉火與城外相應, 隋煬帝 聞聲問是何事, 裴虔通 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一篇:“宇文化及 將謀亂,因請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許之,‘是有焚草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