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雞漬酒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ㄐ一 ㄗˋ ㄐ一ㄡˇ

拼音 zhì jī zì jiǔ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後漢書·徐穉傳》“稚嘗為太尉黃瓊所闢,不就”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稚諸公所闢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幹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以水漬綿,使有酒氣,鬥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謂以棉帤浸酒,晒乾後裹燒雞,攜以弔喪。後遂用為不忘舊恩的典實。

國語辭典修訂本

炙雞漬酒「ㄓˋ ㄐ一 ㄗˋ ㄐ一ㄡˇ」

⒈  形容祭品簡薄,而情意深重。參見「隻雞絮酒」條。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炙雞漬酒,萬里赴吊,於清高不混俗之中,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炙雞”。

《後漢書·徐穉傳》“穉 嘗為太尉 黃瓊 所闢,不就”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穉 諸公所闢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雞一隻,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以水漬緜,使有酒氣,鬥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 東漢 徐孺子 ﹞炙雞漬酒,萬里赴弔……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明 張煌言 《祭定西侯張侯服文》:“徒深掛劍之懷,每阻炙雞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