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的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ㄑ一ㄥ
拼音 chéng qīng
基本釋義
⒈ 清亮;清澈。
例池水碧綠澄清。
英clear;
⒉ 顯示事實真相;消除混亂或模糊之處。
例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英clear up; clarify;
⒈ 雜質沉澱下來,液體變清。
例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後方可用來灌溉禾苗。
英clarify; become clear;
⒉ 另見chéngqīng
相似詞
相反詞
英文 clear (of liquid), limpid, to clarify, to make sth clear, to be clear (about the facts), to settle (of liquid), to become clear (by precipitation of impurities), precipitate (chemistry), to put in order, to quell disturbances
德語 Abläuterung (S), Abscheiden (S), Absetzung (S), Bereinigung, Erklärung, Erläuterung, Klarstellung, Klärung, Abklärung (S), abschwächen (V), absetzen (V), entwarnen, aufklären (V), klären, verdeutlichen, abläuten (V)
法語 clarifier, éclaircir, clair, limpid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澄清「(二)ㄉㄥˋ ㄑㄧㄥ」
經由過濾,將水中雜質沉澱,使其清澈。
造句明礬有殺菌及消毒的功效,可用來澄清水質。
澄清「ㄔㄥˊ ㄑ一ㄥ」
⒈ 沉澱雜質,使其清澈。
引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⒈ 清澈、清亮。
引《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至是見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滌,相視哽咽不勝。」
《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呂布到城下時,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覺。」
反混淆 攪渾 混濁 渾濁 汙染
⒉ 平定禍亂,恢復秩序。
引宋·文及翁〈賀新郎·一勺西湖水〉詞:「餘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傅巖未起。」
⒊ 弄清楚明白。
引晉·袁巨集《後漢紀·卷二一》:「陛下不復澄清善惡,俱與忠臣尚書令尹勳等並時顯封,使朱紫不別,粉墨雜糅。」
反混淆 攪渾 混濁 渾濁 汙染
引證解釋
⒈ 使變清。喻平治天下。 《北史·儒林傳·張彫武》:“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
引彫武 更以澂清為己任,意氣自高。”
1. 渭肅清混亂局面。 《後漢書·黨錮傳·範滂》:“滂 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元 文及翁 《賀新郎·西湖》詞:“餘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 磻溪 未遇, 傅巖 未起。”
朱德 《和郭沫若同志<登爾雅臺懷人>》:“內憂外患澄清日,痛飲 黃龍 定約君。”
⒉ 引申為安定。
引宋 司馬光 《西齋》詩:“四境已澄清,還以書自怡。”
⒊ 清澈;明潔。
引晉 陸雲 《南征賦》:“閒夜冽以澄清,中原曠而曖昧。”
宋 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馮雪峰 《上饒集中營》第三部:“施珍 的臉上浮上微笑,顯得特別的美麗、堅決和純潔,她的眼睛平靜澄清。”
⒋ 搞清楚;弄明白。
引晉 袁巨集 《後漢紀·桓帝紀上》:“陛下不復澄清善惡,俱與忠臣尚書令 尹勳 等並時顯封,使朱紫不別,粉墨雜糅。”
巴金 《中國人》:“即使跟思想不同的人接觸,只要經過敞開胸懷的辯論,總可以澄清一些問題。”
⒌ 使雜質沉澱,液體變清。
引周立波 《桐花沒有開》六:“要等秧田裡的泥水澄清一點。”
徐懷中 《西線軼事》八:“找到一片積水,盡是小蟲子在翻上翻下的,放幾片淨水劑澄清一下,那種怪味讓人打哆嗦,喝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