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澄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ㄥ ㄔㄥˊ

拼音 qīng chéng

基本釋義

⒈  清明;清澈。

秋月清澄。
湖水清澄。

limpid;

相似詞

澄澈 清撤 澄清 清澈

相反詞

汙濁 混濁


英文 limpid

國語辭典修訂本

清澄「ㄑ一ㄥ ㄔㄥˊ」

⒈  清澈、明亮。

《楚辭·屈原·遠遊》:「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峨眉焉。」

混濁 汙濁

⒉  稽核、清查。

晉·葛洪《抱朴子·袪惑》:「倉卒聞之,不能清澄檢校之者,鮮覺其偽也。」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引證解釋

⒈  見“清澄”。亦作“清澂”。亦作“清瀓”。

⒉  清明,清澈。

《楚辭·遠遊》:“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麤穢除。”
漢 張衡 《西京賦》:“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陽之清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蛾眉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水既清澄,具入功德,佛湼槃後,枯涸無餘。”
清 姚鼐 《雜詩》之五:“氛霧倏清澂,島嶽乃錯峙。”
巴金 《秋》四:“兩人痴痴地望著下面清澄的湖水。”

⒊  審察;省察。

《楚辭·九章·惜往日》:“君念怒而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
朱熹 集註:“清澂,猶審察也。”
《後漢書·黃瓊傳》:“陛下不加清澂,審別真偽,復與忠臣並時顯封,使朱紫共色,粉墨雜蹂。”
澂,一本作“澂”。 《三國志·吳志·陸抗傳》:“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倉卒聞之,不能清澄檢校之者,鮮覺其偽也。”
《資治通鑑·魏元帝景元元年》:“由 等可疑之狀,且當清澄,未宜便舉重兵深入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