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的意思

注音 ㄏㄞˇ ㄩㄝˋ

拼音 hǎi yuè

基本釋義

⒈  海上的月亮。海生動物名。亦稱窗貝。貝殼圓形,薄而透明,多用來嵌裝門窗或房頂,以透光線;肉可食。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海月「ㄏㄞˇ ㄩㄝˋ」

⒈  海上的明月。

唐·張說〈送王光庭〉詩:「楚雲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⒉  動物名。軟體動物海月科。貝殼扁圓,呈半透明狀,外形極美,長約十公分。分佈於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海域之間,除可食用外,東南亞也用作手工藝品的材料。

⒊  一種紙。質地色澤如連史紙,但稍厚,光潔度亦較差。

引證解釋

⒈  海上的月亮。

唐 張說 《送王光庭》詩:“楚 雲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飲後夜醒》詩:“枕上酒容和睡醒,樓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會曹汝學侍御於麓堂夜歸遂過侍御宅》詩:“菊院霜天靜,楓城海月遲。”

⒉  海生動物名。亦稱窗貝。貝殼圓形,薄而透明,多用來嵌裝門窗或房頂,以透光線;肉可食。

《文選·郭璞<江賦>》:“王珧海月,土肉石華。”
李善 注注《臨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鏡,白色,正圓,常死海邊,其柱如搔頭大,中食。”
宋 梅堯臣 《杜和州寄新醅》詩:“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孫景瑞 《紅旗插上大門島》第七章:“頭上是瓦蓋的屋頂,在前簷鋪著的那四塊海月上面,迅疾地滾動著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