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的意思
注音 ㄍㄜˊ 一ㄢˊ
拼音 gé yá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含有教育意義可為準則的字句。
例蓋聞盤於遊田,《書》之所戒;魯隱觀魚,《春秋》譏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三國志·崔琰傳》
英motto and maxim; adage; apothegm;
英文 maxim
德語 Aphorismus (S, Sprachw), Motto
法語 aphorisme, maxime, adage
國語辭典簡編本
格言「ㄍㄜˊ ㄧㄢˊ」
可以作為法則,砥礪言行的簡短詞語。如「有志者事竟成」、「失敗為成功之母」。
造句這本書中多以格言來發人省思,讓人心生警惕。
格言「ㄍㄜˊ 一ㄢˊ」
⒈ 可以為人法則、砥礪言行的簡短詞語。
引《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此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聽。」
引證解釋
⒈ 含有教育意義可為準則的話。
引《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蓋聞盤於遊田,《書》之所戒, 魯隱 觀魚,《春秋》譏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經之明義。”
南朝 樑 沉約 《奏彈王源》:“且非我族類,往哲格言,薰不蕕雜,聞之前典。”
宋 司馬光 《河間獻王贊》:“周 室衰,道德壞……重以暴 秦 害聖典,疾格言,燔詩書,屠術士。”
朱自清 《論標語口號》:“格言偏重個人的修養,名言的作用似乎廣泛些。”
▸ 訓格之言
▸ 扞格
▸ 傷言扎語
▸ 善言
▸ 少言寡語
▸ 仁言利博
▸ 潤格
▸ 人言
▸ 軟語溫言
▸ 三夫之言
▸ 善言不入耳
▸ 仁言利溥
▸ 訒言
▸ 軟言
▸ 日試萬言
▸ 人言籍籍
▸ 善言暖於布帛
▸ 人言不足恤
▸ 仁言
▸ 人言可畏
▸ 人言鑿鑿
▸ 饒言
▸ 人言嘖嘖
▸ 人言藉藉
▸ 人權宣言
▸ 詮言
▸ 群言
▸ 曲言
▸ 群言堂
▸ 宂言
▸ 人格化
▸ 窮言雜語
▸ 人格障礙
▸ 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