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的意思
注音 ㄅㄣˇ ㄊ一ˇ
拼音 běn t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事物的本身。
例八音有本體,五音有自然——阮籍《樂論》
英thing-in-itself;
⒉ 哲學名詞。形成現象的根本實體(常與“現象”相對)
英noumenon;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本體「ㄅㄣˇ ㄊㄧˇ」
事物的自身。
造句孟子主張人類心性的本體是良善的。
本體「ㄅㄣˇ ㄊ一ˇ」
⒈ 事物的本身。
⒉ 支援言論、主張的根本思想。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
引證解釋
⒈ 事物的原樣或自身。
引《後漢書·應劭傳》:“又集駁議三十篇,以類相從,凡八十二事。其見《漢書》二十五,《漢記》四,皆刪敘潤色,以全本體。”
《北史·魏彭城王勰傳》:“帝曰:‘雖琱琢一字,猶是玉之本體。’”
鄒魯 《中國同盟會》:“軍事用票發行之後,流通世面,與實銀同一使用。然其本體無真價,不過代表實銀。”
⒉ 原來的體制、格局。
引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餘按 周處 此志……更為失誌記之本體,差實録之常經矣。”
⒊ 主體。
引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
⒋ 引申為根本的。
引李廣田 《論怎樣開啟一條生路》:“這段話真是簡單扼要,說出了今天的文學的本體問題。”
⒌ 佛教稱諸法的根本自體或與應身相對的法身。
引《大日經》卷七:“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惟二公暫入輪迴,旋歸本體,無故現此泡影,則不可以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