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獻的意思

注音 ㄔㄠˊ ㄒ一ㄢˋ

拼音 cháo xiàn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祭禮儀節之一。向屍獻爵。

⒉  唐宋之時稱天子親自祭告太清宮、景靈宮或太廟。

⒊  諸侯或屬國朝覲時貢獻方物。

國語辭典修訂本

朝獻「ㄔㄠˊ ㄒ一ㄢˋ」

⒈  一種古代的祭禮。為向受祭的屍主獻酒。

《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獻用兩著尊。 」
漢·鄭玄·注:「朝獻謂屍卒食,王酳之。」

⒉  諸侯或屬國朝覲皇帝,貢獻方物。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祭禮儀節之一。向屍獻爵。

《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獻用兩著尊。”
鄭玄 注:“朝獻,謂屍卒食,王酳之。”

⒉  唐 宋 之時稱天子親自祭告 太清宮、景靈宮 或太廟。

《舊唐書·玄宗紀下》:“己丑,制自今告獻 太清宮 及太廟改為朝獻,巡陵為朝拜,告宗廟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為昭薦,以告者臨下之義故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歲事’。先 景靈宮,謂之朝獻。”

⒊  諸侯或屬國朝覲時貢獻方物。

《漢書·高帝紀下》:“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
《晉書·張華傳》:“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國,並遣使朝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