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恥的意思
注音 一ㄡˇ ㄔˇ
拼音 yǒu chǐ
基本釋義
⒈ 有知恥之心。
有恥「一ㄡˇ ㄔˇ」
⒈ 知恥,有羞恥心。
引《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紅樓夢·第六九回》:「因此除了幾個知禮有恥的,餘者或有與二門上小麼們嘲戲的,甚至於與賈璉眉來眼去。」
引證解釋
⒈ 有知恥之心。
引《論語·子路》:“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名浮猶有恥,味薄真自幸。”
明 李贄 《又與焦弱侯書》:“﹝ 鄭子玄 ﹞文雖不如其父子,而質實有恥,不肯講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廉恥》:“夫人有恥,在大足以戰,在小足以守矣。”
▸ 有恥且格
▸ 日有萬機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若有所思
▸ 若有所失
▸ 煞有
▸ 忍恥苟活
▸ 煞有介事
▸ 人人有分
▸ 忍恥
▸ 人有臉,樹有皮
▸ 忍恥含垢
▸ 忍恥含羞
▸ 善有善報
▸ 忍恥偷生
▸ 攘為己有
▸ 三十有室
▸ 日進有功
▸ 求之有道
▸ 取予有節
▸ 榮恥
▸ 群有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趨舍有時
▸ 饒有興味
▸ 饒有
▸ 饒有興趣
▸ 柔中有剛
▸ 人各有志
▸ 容或有之
▸ 饒有風趣
▸ 辱恥
▸ 人各有能有不能
▸ 人貴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