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的意思
注音 ㄉㄢˋ ㄇㄨˋ
拼音 dàn mù
基本釋義
⒈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暫的時間。
例吾攻趙,旦暮且下。——《史記·魏公子列傳》
英morning and evening—in a short time;
旦暮「ㄉㄢˋ ㄇㄨˋ」
⒈ 朝夕。比喻時間快速。
引《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非直旦暮千載,故乃萬世一時也。」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旦莫”。
⒉ 白天與晚上;清早與黃昏。
引《墨子·經說上》:“久,古今旦莫。宇,東西家南北。”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春採者,必須長梯高杌,數人一樹,還條復枝,務令浄盡;要欲旦暮,而避熱時。”
⒊ 朝夕。謂整日。
引《國語·齊語》:“旦暮從事,施於四方。”
唐 韓愈 《劉公墓誌銘》:“即其日與使者俱西,大熱,旦暮馳不息,疾大發。”
元 馬子振 《鸚鵡曲·和白無咎韻》:“巍峨峰頂移家住,旦暮見、上下樵父。”
⒋ 早晚。喻短時間內。
引《莊子·齊物論》:“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史記·魏公子列傳》:“吾攻 趙 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 趙,必移兵先擊之。”
宋 葉適 《母杜氏墓誌》:“吾疾非旦暮愈也,而汝所謀以養者在千里之外。汝去矣,徒守我亡益也。”
章炳麟 《印度人之論國粹》:“求大同於百年以後,而不為旦莫計者,斯則為不知務耳。”
葉聖陶 《窮愁》:“俄思一月期猶遙,阿母飱餐,則旦暮間事,必弗能缺,吾且舍遠謀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