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ㄑ一ˊ
拼音 jīng qí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旗幟。
例旌旗裂。——《資治通鑑·唐紀》
上建旌旗。——《資治通鑑》
鐘鼓旌旗。——宋·蘇軾《教戰守》
遍地旌旗。——《廣東軍務記》
旌旗蔽日。
英banners and flags;
英文 gonfanon, banner
德語 Banner (S)
法語 étendard, drapeau, bannière
旌旗「ㄐ一ㄥ ㄑ一ˊ」
⒈ 旗子的通稱。也作「旍旗」。
引《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西遊記·第四回》:「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
近旗幟
⒉ 借指官兵、士兵。
引唐·王昌齡〈青樓曲〉二首之一:「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旗幟的總稱。
引《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
漢 應瑒 《弈勢》:“旌旂既列,權慮蜂。”
漢 枚乘 《七發》:“旍旗偃蹇,羽毛肅紛。”
三國 魏 曹植 《懷親賦》:“步壁壘之常制,識旌旗之所停。”
《宋書·謝晦傳》:“旍旂相照,蔽奪日光。”
宋 劉過 《沁園春·御閱還上郭殿帥》詞:“旌旗蔽滿寒空,魚陣整,從容虎帳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土魯番表文》:“旌旂閃爍,超越乎 墨烏戚爾。”
毛澤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⒉ 借指軍士。
引唐 王昌齡 《青樓曲》之一:“白馬金鞍從 武皇,旌旗十萬宿 長楊。”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