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的意思

注音 ㄉㄨㄢˋ ㄉㄨㄢˋ

拼音 duàn duàn

基本釋義

⒈  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於否定式的語句)

斷斷使不得。

decidedly; absolutely;

國語辭典修訂本

斷斷「ㄉㄨㄢˋ ㄉㄨㄢˋ」

⒈  忠誠專一的樣子。

《書經·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⒉  表示堅決。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沒得重價給他,他斷斷不肯輕易把稿出售的。」

引證解釋

⒈  專誠守一。

《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孔穎達 疏引 王肅 曰:“斷斷,守善之貌。無他技能,徒守善而已。”
蔡沈 集傳:“斷斷,誠一之貌。”
《後漢書·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 劉寵 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唐 柳宗元 《懲咎賦》:“讒妬構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
宋 王安石 《謝提轉啟》:“體愛養元元之意,樂扶持斷斷之能。”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夫門人疑一貫之説,如繫風捕影之難,而 曾子 斷斷然以忠恕盡之。”

⒉  確實;決然無疑。

宋 蘇軾 《<鳧繹先生詩集>敘》:“鑿鑿乎如五穀必可以療飢,斷斷乎如藥石必可以伐病。”
清 劉鶚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自序》:“後此五十年後之子,必且與物俱化,更不能保其日月之暫留,斷斷然矣。”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雖人之性有不同乎,而可斷斷言之曰:人道無求苦去樂者也。”

⒊  絕對。現代漢語一般用於否定式的語句。

《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這話斷斷使不得的了。”
清 劉銘傳 《議開鐵路以圖自強疏》:“洋債以濟國用,斷斷不可。”
魯迅 《二心集·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現在有自以為大有見識的人,在說‘為人類的藝術’。然而這樣的藝術,在現在的社會裡,是斷斷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