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的意思
注音 ㄊㄤˊ ㄊㄨ
拼音 táng tū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搪揬”。
⒉ 冒犯;牴觸;接觸。
英文 variant of 唐突[tang2 tu1]
搪突「ㄊㄤˊ ㄊㄨ」
⒈ 冒犯、觸犯。也作「唐突」。
引《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陽宮鐵樹鎮妖》:「吾聞此畜,妖氣最毒,搪突其氣者,十人十死,百人百亡,須待時而往。」
近冒犯
⒉ 失禮,冒昧的舉動。明·淩濛初也作「唐突」。
引《紅拂記·第一齣》:「小人們不知道,多有搪突,望老爺恕罪。」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搪揬”。冒犯;牴觸;接觸。
引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體別》:“是故彊毅之人,狠剛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順撓厲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難與入微。”
晉 法顯 《佛國記》:“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
清 黃宗羲 《避地賦》:“誰謂莫來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洪稚存》:“朱 正色曰:‘吾為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