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紳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ˋ ㄕㄣ

拼音 jìn shēn

基本釋義

⒈  插笏於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於腰際的大帶。

國語辭典簡編本

搢紳「ㄐㄧㄣˋ ㄕㄣ」

1.古時官吏插笏於紳帶間,故稱仕宦為「搢紳」。

造句搢紳之士

2.稱地方的紳士。

造句陳伯伯熱心鄉里之事,是當地德高望重的搢紳

國語辭典修訂本

搢紳「ㄐ一ㄣˋ ㄕㄣ」

⒈  古時官吏插笏於紳帶間,故稱仕宦為搢紳。也作「縉紳」。

《莊子·天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
《晉書·卷二五·輿服志》:「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

⒉  稱地方的紳士。也作「縉紳」。

⒊  搢紳錄的簡稱。參見「搢紳錄」條。

引證解釋

⒈  插笏於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於腰際的大帶。

《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晉讀為搢紳之搢,謂插於紳帶之間,若帶劍也。”
《資治通鑑·漢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紳,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東方。”
後用為官宦或儒者的代稱。 《東觀漢記·明帝紀》:“是時學者尤盛,冠帶搢紳,遊雍而觀化者,以億萬計。”
唐 權德輿 《知非》詩:“名教自可樂,搢紳貴行道。”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內務府大員》:“內府人員惟充本府差使,不許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許與搢紳為伍。”
林紓 《與姚叔節書》:“傖人入城,購搢紳殘敝之冠服,襲之以耀其鄉里,人即以搢紳目之,吾弗敢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