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旗息鼓的意思
注音 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比喻停止行動。
掩旗息鼓「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⒈ 軍隊放倒軍旗,停敲戰鼓,肅靜無譁,不露行蹤。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也作「偃旗息鼓」。
引《紅樓夢·第六二回》:「秦顯家的聽了,轟去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捲包而去。」
《孽海花·第二三回》:「又歇了一兩天,就掩旗息鼓的回南奔喪去了。」
引證解釋
⒈ 捲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
引《明史·流賊傳·張獻忠》:“獻忠 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 白羊山。”
⒉ 比喻停止行動。參見“偃旗息鼓”。
引《紅樓夢》第六二回:“秦顯家的 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掩旗息鼓,捲包而去。”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三:“劉守清 又罵了他們一頓,才算掩旗息鼓的下去了。”
▸ 僕旗息鼓
▸ 卷旗息鼓
▸ 偃旗息鼓
▸ 偃旗臥鼓
▸ 偃旗僕鼓
▸ 旗鼓
▸ 旗鼓相當
▸ 旗鼓相望
▸ 奸旗鼓
▸ 鼓旗相當
▸ 鼓旗
▸ 鼓餒旗靡
▸ 烽鼓不息
▸ 大張旗鼓
▸ 扯鼓奪旗
▸ 使旗鼓
▸ 掩息
▸ 重振旗鼓
▸ 重張旗鼓
▸ 重整旗鼓
▸ 重興旗鼓
▸ 擊鼓
▸ 弱息
▸ 認軍旗號
▸ 篩鑼擂鼓
▸ 三棒鼓
▸ 認息
▸ 認旗
▸ 如鼓琴瑟
▸ 日月旗
▸ 潤息
▸ 肉鼓吹
▸ 少息
▸ 認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