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輓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ㄟ ㄨㄢˇ
拼音 tuī wǎn
基本釋義
⒈ 前牽後推,使物體向前。後泛指搬運,運輸。
例在山上推輓巨石以助戰。
英pull-push;
⒉ 推薦;引薦。
例推輓才秀。
英recommend;
英文 to push and pull, to move sth forward by shoving and pulling
推輓「ㄊㄨㄟ ㄨㄢˇ」
⒈ 由後推進或由前牽引。語本後人遂用以比喻引進、薦舉。也作「推輓」。
引《左傳·襄公十四年》:「衛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推輓”。
⒉ 前牽後推,使物體向前。後泛指搬運,運輸。
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京師營造》:“問之,乃車頭 洪仁 別業也,本推輓長夫,不十年即至此。”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考 堯 時九州貢道,已有沿海逾陸之文,不憚推輓,轉折以達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慘史》:“如 陝西 民兵,由 潼關 抵 陝州,所經道路,民間歡迎供濟,且在山上推輓巨石以助戰。”
⒊ 引薦,薦舉。見“推輓”。
引唐 韓愈 《柳子厚墓誌銘》:“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輓,故卒死於窮裔。”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 曾魯公 ﹞自此參大政,再登宰席,一時寮舊無在者,深有推輓意,而先人故倦遊,但欲廟令以俟老。”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九:“想見古人聲應氣求,後先推輓之盛。”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五三:“自 李東陽 主持文場以後,獎掖後進,推輓才秀,一時出其門者甚眾。”
▸ 推輓式放大器
▸ 推出
▸ 推力
▸ 三推六問
▸ 讓棗推梨
▸ 窮源推本
▸ 欋推
▸ 敲推
▸ 親推
▸ 千推萬阻
▸ 顙推之履
▸ 七推八阻
▸ 前挽後推
▸ 捧轂推輪
▸ 陪推
▸ 排推
▸ 杷推
▸ 旁推
▸ 旁推側引
▸ 你推我讓
▸ 逆推
▸ 明推暗就
▸ 模態推理
▸ 鏤子推
▸ 六問三推
▸ 樂推
▸ 類比推理
▸ 類推
▸ 科學歸納推理
▸ 叩源推委
▸ 敬輓
▸ 禁推
▸ 解驂推食
▸ 節推
▸ 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