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的意思

注音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做事捨棄根本的部分,卻過多地追求細枝末節,形容輕重倒置。也說“捨本求末”

如果作者本沒有什麼新穎獨創之見,卻勉強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類來等著讀者喝采,那是捨本逐末的作法。——《義論、考據和辭章》

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s; be 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相似詞

貪小失大 掘地尋天 捨本求末 捨近求遠 尋流逐末 輕重倒置 事倍功半 買櫝還珠 本末倒置 南轅北轍 損本逐末 秦伯嫁女 本末顛倒 因小失大 勞民傷財 離本趣末

相反詞

逐本舍末 大處落墨 追根尋源 追本求源

國語辭典簡編本

捨本逐末「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不求事物的根本,只重視支節。

造句做事要分輕重緩急,千萬不可捨本逐末

國語辭典修訂本

捨本逐末「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⒈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視微末小節。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也作「捨本事末」。

本末倒置

引證解釋

⒈  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後因以“捨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細微末節。

語本《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洪 稟性尪羸,兼之多疾,貧無車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遊過差,故遂撫筆閒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飢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彥 《鄉下朋友》:“他提出許多理論上的論證,說明如果忽略了這一起點,那麼其他一切就都成為捨本逐末。”
《呂氏春秋·上農》:“民捨本而事末則不令。”
《漢書·食貨志下》:“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捨本逐末者,謂之勤修庶幾;擁經求己者,謂之陸沉迂闊。”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漢平帝一》:“匡衡、貢禹 不度德,不相時,捨本逐末。”
《宦海》第一回:“放著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們的程度,卻只嫌著百姓們的程度不合,豈不是捨本逐末麼?”
《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又有一等人,自己親族貧乏,尚不肯賙濟分文,到得此輩募緣,偏肯整幾兩價佈施,豈不是捨本從末的痴漢!”